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历史 >> 历史事件 >> 正文

日本带给中国的灾难性影响,从明朝就开始了?

作者:佚名  来源:搜狐   更新:2017-3-26 22:09:58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很多人认为中日矛盾的起点是7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或者120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其实日本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甚至带来巨大灾难,早在1644年清军长驱直入山海关时就已埋下伏笔。


1


日本促成清兵入关?


分析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最深层次的外界原因其实来自日本。


万历二十年(1592)四月,日本关白丰臣秀吉派兵入侵朝鲜。战争初期,日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先后攻占朝鲜王京汉城、陪都平壤,并迅速攻占朝鲜境内大量主要城市,直趋明朝边境。朝鲜王马上向明朝求救。丰臣秀吉于五月攻占汉城后便研议迁都北京,将北京周围十“国”之地献为御用,赐公卿以俸禄,赐其部下以十倍于原有的领地。



丰臣秀吉


此时,正处于崛起中的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获知此消息后,主动向明朝请命“征杀倭奴”。明朝将此议移咨朝鲜后遭拒,遂作罢。


明神宗派遣辽东总兵李如松为提督,率兵四万余人于当年12月26日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抗击日军。在明军和朝鲜提督李舜臣等反击之下,日军攻势遇阻并很快转衰。1593年3月,丰臣秀吉与明朝和谈。


在明朝派军队入朝作战的同时,后金也动作频仍,借机扩大军力。


值得一提的是,战争期间,有相当数量日军将卒投降,史料中称之为“降倭”。战后,朝鲜迅速将这些降倭安置于中朝边境地区,以防卫来自女真各部的袭扰,且多有成效,以至一时间竟有“破虏,非降倭不可”之说。


明朝亦将部分降倭编入辽东守军,目的同样是为了防范日益增强的来自女真的威胁。努尔哈赤通过与降倭的接触,至少对日本武士的勇悍及其兵器的威力留下了深刻印象。


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祭告天地,宣布不承认于明朝的附属关系,起兵反明。1619年,明朝在萨尔浒之战惨败,几年间丧失辽东七十余城。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金”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年号为崇德。



皇太极


崇德二年(1637),清降服李氏朝鲜,随后多次要求朝鲜“导其(日本)使者赴朝”,这一条款最初可能同时隐含着两种内涵截然不同的意图,一是清欲将日本纳为朝贡国,二是同日本建立以互通货物为目的平等交往关系。但通过朝鲜文献中的相关记载来分析,清在入关前实际推行的是第二种意图。另一方面,由于朝鲜坚持采取不合作策略,而清对此亦从未强令朝鲜执行,该条款最终未能实现。


1638年以后朝鲜不定期向清提交“倭情咨文”,试图借虚构和夸大日本威胁来缓和清对自身的束缚。但这客观上成为当时处于相对闭塞状态下的清了解日本的重要渠道之一。



清军入关


1644年清军入关后,暴行累累,除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外,据史载清军在广州、四川、赣州、江阴、湘潭、大同、南雄、潮州、常熟等地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清军入关战争,凡烧杀三十九年始定。当时中国各省都爆发了抗清斗争,因而清兵屠戮百姓甚众,具体数目已难以统计出,只能通过一些史料推算。1578年(明万历六年)全国有人口6069万,但因当时按照人丁收税,故民间隐匿了大量人口。因此许多专家认为明朝人口顶峰在一亿以上,葛剑雄教授认为明末人口接近两亿。清朝最初的全国人口统计,为10633326人(减少了4000多万),时间为清世祖顺治八年。所以估计清军入关导致至少5000万人丧生,最多可能超过一亿。也就是说当时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死于战乱。


顺治二年(1645)十一月,入关未久的清廷为委托朝鲜向日本送还十余漂流民一事,在致国王李惊的诏书中显露出希望日本主动前来朝贡之意。可是,日本德川幕府在随后致朝鲜的答谢书中,却毫不客气地称清为“鞑靼”。


清由朝鲜获悉此事后,并未重演蒙元诏谕不成断行武力征伐之故事,而是采取了不了了之的态度。此后直至同治十年(1871),清、日两国首次缔约,清只同日本保持在长崎一地的民间贸易关系,日本则始终游离于清朝建立的宗藩体系之外。


入关之前的清仅为中国东北地区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性政权,它在对周边国家(朝鲜)和地区(内蒙古各邦)进行军事征服后所建立的藩属关系,尽管有不少效仿明朝的成分,但不应忽视其早期特有的实用主义因素,如对日本的威胁性保持警惕的同时,又希望同对方建立贸易往来以获取所需物资。


2


甲午年开始的情势逆转


历史进行到19世纪末,似乎又出现了相似场面。同样以朝鲜为跳板,同样以中国为目标,只不过对立双方由明、日变成了清、日。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朝乞援。日本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已至,向清廷表示“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政府必无他意”,诱使清朝出兵朝鲜。清朝派直隶提督叶志超率淮军精锐2000余人于6月6日在朝鲜牙山登陆。



东学党起义图


1894年6月2日,伊藤内阁决议出兵朝鲜。6月9日开始陆续派先遣队进入朝鲜首都汉城。6月10日,朝鲜政府和起义军达成了全州和议后,朝鲜政府要求中日两国撤兵,中日进行撤兵谈判。但日本仍不断增兵,到6月28日侵朝日军达到8000余人,比起驻朝清军已占绝对优势。


中日甲午战争的经过,读者都十分熟悉,经平壤陆战、黄海海战、鸭绿江江防之战、金旅之战,以及最后的威海卫之战,清军溃败之势已难以挽回。


再说起抗日战争,又是罄竹难书。一项数字统计,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引发的抗日战争期间供进行了22次大会战,重要战斗1117次,小战斗38931次(注:此数字未包括敌后抗日游击战斗等数字,据统计,仅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参战次数即达12.5万多次)。


抗战损失课题调研自2004年10月开始,历时10年,先后有60万人参与。全部调研成果,按照统一规范和体例,编纂成《抗战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丛书》,分为A、B两个系列,总数预计300本左右。首批成果已于2014年9月正式出版。该系列丛书认为,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死伤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自古以来,中国就是日本学习的对象,但同时又是日本觊觎的目标。进入近代后,日本发动了跨度达几十年的侵略战争,欠下累累血债,回望历史,甚至清军成功入关也是受日本扩张野心的影响。漫漫历史中日本带给中国的灾难性影响如此之深,无怪乎今日处理中日关系仍错综复杂。


本文编辑:马丽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历史:

  • 下一篇历史: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浮世绘:日本江户时代的百科全

    上世纪日本最大地震 将城市移平

    蒙古铁骑横扫天下为何征服不了

    日本明治维新是如何拉开了与中

    日本正仓院特展记 :东渡的盛唐

    江户时代的“教育热”:日本如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