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被誉为军事报道摄影的先驱者之一的费利斯·比托再次到了日本。在这里,他拍很多照片,让我们能一窥150多年前的日本是什么样子。今天要说的,就是1868年左右的日本农村。宗泽亚在《明治维新的国度》里,引用了1877年在东京大学工作的外国教授的话——
日本的贫困层没有美国贫困层那样野蛮卑劣的习俗,日本人虽然住在鳞次栉比只能遮蔽雨露的木屋内,但是在这些小屋内居住的自幼贫穷的人们,精神上却是快乐幸福的(正好十个字)。而欧美穷人被深埋在贫民窟,在悲惨和绝望中生存。日本人在贫穷中享受幸福,实乃令人不可思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然而,日本的当政者们显然不会认同外国教授这种带着浪漫的描述。否则,他们也不会喊出富国强兵的口号了。实际上,谁愿意受穷呢?
1872年,富冈制丝厂建成,这是一个样板工厂。这里的女工,分成四等。一等女工只占全员的3%,但她们的年薪,却可以在家乡建一栋小楼。到工厂上班的,肯定不会是华族女子,只会是没落武士及农民的女儿,那么,当时的日本,在农村建一栋小楼是什么概念?费利斯·比托的照片,能有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本文除本图外,均为费利斯·比托拍摄)
这是1868年一个小渔村。中间就有一栋小楼,而它旁边,都是茅屋。由此可知,如果在农村能建成那样一栋小楼,该是何等荣耀?
然而,那都只是表象而已。在明治维新之后,农民大量破产,流入城市,住在贫民窟里。东京贫困人口上十万。他们中的很多,只有微薄的工资,在“残饭屋”里买剩饭吃。西方人对当时日本人的评论,因只看到了东方贫民特有的忍辱负重与无奈苦笑。他们写下那些文字的时候,并没有去问日本穷人,你们的精神上真的是快乐幸福的吗?(本文照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