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历史 >> 历史事件 >> 正文

日本汉字流通的成立过程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更新:2018-6-23 19:49:04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十、汉字的普及从何时开始


笔者认为普及汉字首先不能缺少书写工具。没有书写工具,如何掌握汉字呢?难以考虑在沙子上书写并掌握汉字。如果汉字普及的话,一定有像木简那样的与当时有关事务处理的文字的实物出现。因为镜、刀的铭文有中国、朝鲜的舶来人理解汉字的话很容易制作,有了这些汉字就能流通。这只不过是想象,笔者认为并不是如此。王及王身边的人大概知道铭文的意思,但是知识非常有限,没有丰富的汉字正体的知识。


如今,可以看到《法华义疏》(615年完成)、穴太废寺出土瓦“甲寅年(630)”等汉字的考古资料,7世纪末木简、墓志铭(金属铭板)也大量出土。这是汉字在社会上作为流通工具开始使用,说明和6世纪以后佛教的引入有极大关系。至此只有拥有理解中国、朝鲜汉字的舶来人的王族外围之人使用汉字。正因为如此,在这以前时代的木简、册页、绢本之类的考古文物没有出土。


由此考虑,日本列岛的汉字6世纪前半期至7世纪前半期是导入时期,从7世纪中叶开始事务性使用汉字是官员不可缺少的修养。对汉字的普及给予极大影响的是佛教的传入,当时朝鲜半岛汉字的普及也促进了日本列岛的汉字普及。把《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及王仁带来《千字文》和《论语》,或者倭武王奉与宋朝的上表等,作为汉字普及的证据的看法,不能信服。


6世纪前半期是如何学习汉字的,至今不太清楚。610年昙征舶来之后开始使用日本制造的纸、墨。昙征以后使用笔、墨、纸,还是木简流通,因为没有证据不能判断。《日本书纪》皇极三年(644):“后恐他嫌频接,而俱手把黄卷,自学周孔之教于南渊先生所。”《藤家家传》卷上:“尝群公子咸集于旻法师之堂,讲周易焉,大臣俊至,鞍作起立,抗礼俱坐。”如果这些史料真实的话,他们不书写汉字而只学习注释,还是使用笔、墨、纸及木简书写汉字而学习呢?这令人感兴趣。


7世纪中叶木简出土,成为能够验证汉字开始普及的证据。笔、墨、纸、砚的普及也对应木简的流通能够得到验证。在此之前佛教、儒教的经典从百济、高句丽带来,伴随着汉字的导入期,只有少数一部分人学习汉字,6世纪前半期不是汉字的普及期而应该看作是导入期。


《旧唐书·日本传》关于唐代开元初期遣唐使的记述中有:“所得锡赉尽市文籍泛海而还。”此时期日本盛行购买中国书籍。从《日本书纪》创作年代是720年来看,说明为整理国家的历史而学习汉字及汉字的意思、使用事例是当务之急。这一时期日本人对于汉字使用的技术水平有了飞跃的进步。


《宋书·倭国传》中记载倭王武上表是在顺帝升明二年(478)。冒头记载了有名的文章:“自昔祖祢,躬擐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宁处。”可见其汉字熟练程度。由此可知,当时倭国王是理解汉字的。但是仍有些不合情理,如果当时的倭王熟练掌握汉字的话,写有汉字的木简为何没有出土呢?倭王是怎样学习汉字的呢?在沙子上描画汉字吗?


比如说,不会说英语的老太太,想给以前在日本认识的美国人写信,但是不会说英语,跟住在隔壁的美国的Mary用日语讲了想写的内容,Mary翻译后用英文写了文章。Mary是在日本的大学教英美文学的,自己也创作英文诗等。由此,也可以考虑倭王武的上表也是在同样情况下写的。


汉字的普及以木简为开端是笔者的基本想法。因此汉字的普及可看作7世纪中叶。在那之后飞鸟京、藤原京、平城京出土大批木简,砚台也大量出土。关于木简出土以前的倭国人的汉字,像稻荷山古坟铁剑那样的纪念物是舶来之人制作的,接受铁剑的倭国王只是闻知汉字之意,对于汉字的知识的修养不会很高。


原文参考文献:


[1][日]仓野宪司校注,古事记[M].东京:岩波书店(岩波文库),1963.


[2][日]井上光贞监译.日本书纪[M].东京:中央公论社,1987.


[3][日]石原道博编译.新订魏志倭人伝他三篇——中国正史日本伝(1)[M].东京:岩波书店(岩波文库),195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尾页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历史:

  • 下一篇历史: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溥仪父亲:拒向德皇下跪,大骂

    日本战后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变迁

    从版画看古代日本的性别流动

    浮世绘:日本江户时代的百科全

    上世纪日本最大地震 将城市移平

    蒙古铁骑横扫天下为何征服不了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