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历史 >> 中日风云人物 >> 正文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十八)

奇骨葬绝域——传教者的命运

在早期众多来华传教者中,似以利玛窦最为汉化,他在生前就亲自在北京等地踏看了多处坟地,有意按中国方式入土为安。

一六一○年五月,利玛窦58岁那年,在北京溘然长逝。按明朝惯例,利玛窦的棺木本应送到澳门安葬。但是利玛窦的好友叶向高向皇帝上疏,仅凭翻译《几何原本》一书的功劳,利玛窦就可以葬在北京。皇上准奏开恩,一六一一年,著名学者、利玛窦的大弟子徐光启主持了利玛窦的葬礼,坟墓位于北京郊区“滕公栅栏”(现北京行政学院内)。坟碑高三米,碑上刻着“耶稣会士利公之墓”,边上有拉丁文与玫瑰花,顶端有一个龙纹缠绕的十字架,象征着这位教士的“西魂汉才”的传教生涯。

中国人强调始终,利玛窦在中国算是善始善终的,而坟座落在利玛窦之边的汤若望的命运就跌宕起伏,令人扼腕叹息了。

汤若望与顺治私交甚好,可谓言听计从,连立嗣之大事也参与定夺,一些清朝大臣早就恨得牙痒痒的。

顺治死,康熙以幼龄登基,权力落在守旧大臣鳌拜等手中。一些官僚便趁机上章弹劾,其中一位叫杨光先的称:遍布党羽,呼朋引类,煽惑人民,又把十三省的山川形势、兵马钱粮,尽皆编成图籍,这都是中国极大的隐患。杨光先给汤若望罗织的罪名是图谋颠覆政权和里通外国的间谍。

以懂天文自称的杨光先还说:“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无好历法,不过如汉家不知合朔之法,日食多在晦日,而犹享四百年之国祚。有西洋人,吾惧其挥金以收拾我天下之心。如抢火于积薪,而祸之至无日也。”翻成文革时常听见的几句话那就是“卫星上天,红旗落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花”……

杨光先等的攻击,汤若望便被逮下狱。不过这个德国佬命奇特,鳌拜等要处死他,彗星扫空,宫殿大火……各种上天警象迭生,弄得不敢立刻处死。最后汤若望病死狱中。康熙诛鳌拜亲政后,为定位功臣汤若望平了反,并按汤若望生前遗嘱,落葬于利玛窦坟之旁,并在碑上刻上康熙帝的悼文。而那个反汤悍将杨光先被鳌拜开为钦天监监正,此时因推算历法不验而下台。人称“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

利玛窦坟的另一边坐落着南怀仁的墓。这是早期来中国传教的三巨头坟。意法德比来华访问的元首大臣经常到此瞻拜。

尽管康熙较为开明,对西方科技也很欣赏,但从维护政权,巩固政权,维护中华民族的考虑出发,也架不住卫道大臣以天主抗天子的屡屡劝说,在其执政的晚期采取了只留为宫廷服务的有用人,严令各国传教士不准在中国各省传教设堂,并对他们进行严密的特务监视。

所谓一代不如一代,雍正、乾隆两朝对西方传教士的控制更严。至嘉庆皇朝,终于在一八一一年制订了西洋人传教治罪条例。与此同时,西方的教皇也对利玛窦等推行的中国化策略传教方式大为不满,表示要推行正宗的传教方式。

两相撞击,西方传教士的活动在嘉靖皇朝几乎成了绝响,只到鸦片战争的炮响,才又把大批传教士送到中国。
 
 (本文作者系横浜市立大学讲师)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惨败后,十多万日本女人流落中国街头,告别光棍的时候到了!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六十一)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六十)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五十九)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五十八)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五十七)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五十六)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五十五)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五十四)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五十三)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五十二)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五十一)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五十)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四十九)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四十八)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四十七)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四十六)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四十五)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四十四)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四十三)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四十二)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四十一)
《海国图志》的命运在中日两国不同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四十)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