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龙兴三百年......鞑靼乘虚而破两京,神州悉污腥膻......今际艰难之时,愿贵国怜之,乞假数万之兵!——郑成功亲笔
17世纪,东方帝国大明王朝出现内忧外患的大动荡,流民之首“闯王”李自成攻克京师,崇祯帝殉国归西,吴三桂向异族满清求援,愿结兄弟之盟约,乞大清八旗援军入关,自此历经近300年的大明王朝落入满人之手。身居东南沿海之地的郑芝龙心系故国,誓死要做大明之鬼,不做蛮鞑之臣,为求大明再兴遂向日本幕府要求援军抗清。
郑芝龙亲写书信,心中满是悲怆之情,其中言明“吾老妻乃日本国人,其子唐王驸马则为忠孝伯.....伏望念平素交通之谊,乞借劲旅三千......一战而金陵平,再战而燕都复......”
郑芝龙派亲信参将林高赶赴日本,速速请幕府派兵援助,但此一去并无成效,日本以“不明战况、内有祸事”为由,不肯出兵。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九月之时,郑芝龙再命黄政明持隆武帝国书并自己书信及彩缎、珠宝、书画等物,赴日本长崎二乞援兵。
时值日本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做将军之时,德川家光本不愿意出兵,但贪恋珠宝,其本人也对大明王朝有心系之情,令外也怕满人坐定江山之后,出现当年蒙元大军讨伐日本的情景,于是找来纪州藩主--徳川頼宣等人商议如何应对此事。
徳川頼宣在分析之后,给出援兵方案“本国足轻、武士不易干涉他国之战事,但如今大量失去家主的浪人正愁没有地方去,不如让这些浪人前往,以作援兵。”
但此事遭到了徳川义真、徳川赖房的反对,二人认为大明与日本曾是君臣之邦,唇亡齿寒,如今君主面临危难,做臣子的焉有不救之理,因此决定各自出兵一万出海助郑芝龙抗清,徳川頼宣最终也答应出兵一万。
不想此事却遭到了元老们的反对,大老井伊直孝告诫应记取当年丰臣家朝鲜出兵的教训,如果强行出兵,众元老、家臣及藩主会以死来阻拦。德川家光因此决定暂缓出兵,再作商议。
但不曾想到很快一则噩耗传来,南明隆武帝被杀,郑芝龙投降清廷,并被顺治皇帝封为一等精奇尼哈番。这件事情让幕府众人愤怒不已的同时又对未曾出兵一事表示庆幸。
郑芝龙家人除郑成功之外,几乎全部随之归顺,郑成功转战同安、金门等地,多次与清军展开大战,清军闻国姓爷之名而丧胆,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封威远侯。
此时,郑成功感觉大明王朝中兴有望,为此再次致书德川幕府,请讨援兵。这也就是开头之时那段文字。信中在悲怆哀求的同时,又充满信心和信念。
书信送达幕府之后,德川家光迅速召集家臣与元老、藩主商议,大老井伊直孝第二度坚持拒绝出兵援明抗清,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不止大老井伊直孝反对,几乎遭到了所有人的拒绝。因为郑成功的老子郑芝龙是个不守信用的人,他的儿子跟他一样,有着海盗的血统,说不定也会跟他一样选择投降。
最终德川幕府拒绝了出兵,但为了表示友好,为其援助“铜熕(铜制大炮)、鹿铳、倭刀为备。”
郑成功一腔热血落空,一番乞求,只得到这点物资援助。不死心的郑成功再度派人去日本求助,并且带上大量财宝,但依旧遭到了拒绝。不但如此,选择暗中帮助郑成功的博多商人伊藤小左卫门还被幕府以私自销售御禁制武器密输为名处死。
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又多次向日本德川幕府请求援兵,但最终除了日本为了表示友善而援助的军需物资之外,一个兵也不派。直到郑氏一门完全归顺之时,日本国依旧没有理会。
日本人是一匹狼,他在窥视着周遭的动静,不会贸然出动,等到猎物已经疲惫不堪之时,他们会突然出击,将猎物置于死地。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了曾经的满清已经开始陷入疲惫不堪的状态,于是他们出击了,一场甲午海战,将老大帝国当成盘中餐,狠狠的咬了一口。
(我是大狮,喜欢大狮的文章,就请关注,大狮有许多许多的历史故事讲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