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与台湾
冬去春来,明朝亡了立了清王朝,那清王朝的满族女真人,原是长白山脚下的一个小小的狩猎、游牧民族,出了努尔哈赤等英雄,硬是经过南征北战,把大明王朝给推翻了。
当代作家二月河写的清王朝系列书,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历史小说,虽内容不尽符合史实,但情节生动,内容也不太离谱,可读性很强,影响也大,还出了电视系列片。从康熙大帝的文治武功而言,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皇朝中也可称得雄略之主、一代风流人物。
今年一月,法国巴黎搞了个“中法文化年”,巴黎铁塔还在胡锦涛访法期间亮上了彩灯,以示“红色的欢迎”。
“中法文化年”主办了多项庆祝活动,其中一项“康熙大帝展览”便在法国凡尔赛宫中举行。
中国媒体是这样宣传报道的:
康熙帝是清代入关后第二位皇帝,1662年至1722年在位,享年69岁,庙号世祖,谥仁皇帝。
康熙帝自幼好学不倦,屡处大事不惊,其当政前期,中原局势动荡,边疆危机四伏,东南三藩及台湾郑氏政权各雄踞一方,西北额鲁特、蒙古噶尔丹不时驱马南下,东北则有俄罗斯的觊觎蚕食。康熙帝以其过人的才智决断,经过长期对内对外的斗争,战胜各种分裂危机,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在完成国家统一之后,康熙帝更励精图治,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垦荒,兴修水利,使明末清初民生凋敝的情况得以改善,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农业和手工业得到空前发展,文化艺术活动也日益丰富起来,中国的封建社会由是进入了“康乾盛世”的繁荣时期。 康熙帝不仅是一位射虎斩熊、数次亲征噶尔丹于大漠的马上皇帝,同时还精通传统的儒家文化,并向西方传教士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如数学、天文学等等,熟练使用满、蒙、拉丁等多种语言,孜孜为学,至于呕血。《清史稿·圣祖本记》论曰:“……(圣祖)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说守成,实同开创焉。”
中国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据说也颇为钦赏康熙大帝,尤其对康熙大帝重用原郑成功的部下一降将施琅,用武力收复台湾的决策予以很高的评价。
但是,用现代地政战略学角度来看台湾对中国作为大国崛起地重要性来说,那时的康熙并不能见及如此。康熙在决定是否收复台湾时,曾有过多次动摇反复,最后基于台湾作为护卫大陆的屏障作用,即大陆中国的安全考虑,能清除沿海地域的“海盗”、“海贼”、“倭寇”的侵袭才拍案决定出兵攻台的。
从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态势而言,海疆资源的确保与海路运输的畅通也是中国的生命线,而台湾是中国面向太平洋、通向马六甲海峡至印度洋、中东的“不沉航空母舰”。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大国,而不是闭关自守的陆上大国,台湾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台湾的独“立”对中国是无法接受的,也是不可能接受的现实。因此,康熙决策收复台湾可谓意义深远。■
(本文作者系横浜市立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