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天皇(1119-1164)(在位1123-1141)
崇德天皇名义上是鸟羽天皇的长子,实际上是白河法皇的私生子。他即位时只有5岁,白河法皇仍然垂帘听政。直到1129年,白河法皇死去,鸟羽上皇才开始自己的院政时代。鸟羽照搬乃祖的老一套,“政天下者上皇一人”,把失去白河上皇保护的崇德天皇牢牢攥在手里。1139年,他把自己与藤原得子所生的儿子体仁亲王送给崇德天皇做养子,三个月后立为太子。1141年,鸟羽上皇出家为法皇。他唯恐日久生变,半年后,在妇人藤原得子的嗾使下,废掉崇德天皇,立3岁的体仁亲王为近卫天皇。而且在崇德天皇的让位声明上面写着“天皇让位于皇太弟”,这样,崇德天皇失去以天皇之父身份监护年幼天皇的资格。鸟羽法皇与崇德上皇的矛盾日益激化,深刻地影响着以后的宫廷政治。1156年,鸟羽法皇去世后因继位问题引发的“保元之乱”就是这一矛盾的结果。
院政制度到堀河、鸟羽、崇德三朝变得格式化。可是院政和摄关之间的矛盾也愈加尖锐起来。几个权势巨大的寺院,如京都的延历寺、奈良的兴福寺的干预其中,更使这种矛盾激化。皇室的利益日益依赖于地方的“国”,因为需要他们维持地方政权的运作,提供皇室私人禁卫武士,所以导致权力的下移。
院政时代藤原氏的势力受到抑制和排挤,皇族出身的源氏逐渐从藤原氏手中夺回被篡夺的权力。院政政治依靠的是地方的中下级官员和寺院僧侣的势力,他们和摄关政治争斗的结果,不过是把庄园从摄关家族转移到院政方面而已。太上皇作为院政的代表,一样的腐化堕落,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终于酿成保元、平治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