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国史》的主编卜正明有次和我们史学大家朱维铮讨论,自己研究中国史有什么用?朱维铮说中国史的研究,我们中国人像是在屋子里面,里面的一切都看得很清楚,但是汉学家在外面,更容易看清屋子的位置。 所以,学习中国历史不能只局限自己人的视角,还要参考外国人的视角,除了欧美汉学家外,日本中国史的学者有着更悠久的传统,大家最熟悉的可能算是近年出版过《宫崎市定中国史》的作者宫崎市定,他还有一位老师,日本京都学派的奠基人之一内藤湖南,对中国史的研究造诣也很高。 最近内藤湖南的《中国史通论》再版,本次装帧华美,适宜收藏,只是定价略高。但是本书是他课程讲义,所以非常口语化与通俗易懂,而且系统了体现了内藤湖南的关于中国历史的思想:内藤假说,包括历史爱好者所熟知的唐宋变革论,适宜入门级的历史小白阅读。 内藤湖南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他文化史观的历史分期理论“内藤假说”,及其两个核心:文化中心移动说和唐宋变革论。 一、内藤湖南文化史观历史分期理论 内藤湖南认为,“中国历史发展本身即是各时代文化的发展。”“各时代文化发展的不同内容及形式,显示出阶段性,成为划分时代的依据。”根据这一观点,内藤湖南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上古” 即远古到后汉中叶,是中国文化的幼年期。特点是,儒学从学术变成意识形态,并向外扩张。 第二时期:“中古” 三国至唐中期,是中国文化的青壮年时期,特点为贵族政治。 第三时期:“近世” 即唐宋之交,是中国文化的成熟期,特点为贵族政治没落,君主独裁政治兴起,平民的抬头,被看作中国的文艺复兴,也就是唐宋变革论。 内藤湖南为什么会按按此分期?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葛兆光在《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续编》说到,这种划分方法,一方面,依傍欧洲历史的坐标,一方面,依据日本历史的事实。背后体现的是既有民族主义的立场,又想融入世界主义怀抱的矛盾想法。 二、文化中心移动说 内藤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即文化中心移动说。 文化中心移动说也是他历史分期理论的延伸,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古” 秦汉统一时期,中国文化从中原向四周扩散,有点像石头投入池塘水中的波浪向四周扩散,主要影响周边少数名族。 第二阶段:“中古” 三国分裂到唐代大一统,中国文化扩散导致少数名族的觉醒,向中原文化产生反弹,就像波浪撞到池塘的四周墙壁又向中心反弹,少数名族文化影响和融入中原文化。 第三阶段:“近世” 唐宋时期,这一阶段,波浪涌出池塘,影响周边其他国家,由海路影响东亚日本、朝鲜等,由陆路影响印度和西域各国等,同时波浪依然撞击回流,把周边文化引入中国,形成世界性文化。 内藤湖南的文化史观历史分期理论和文化中心移动说,为我们重新审视整个中国历史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相比传统以政治体制的划分依据,通过文化的划分方式,个人觉得更能体现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豆瓣9.2,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历史是什么样的?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清朝考察团不务正业,出使日本,只知道逛妓院!
日本投降后,为冈村宁次进行“无罪辩护”的中国律师,后来怎样?
七名被处以绞刑的日本甲级战犯,临死前遗言是什么?
日本历史上最大的瘟疫:一次死亡10万人,日本如何度过劫难的?
中国和日本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交往的?
中国为何没要战争赔款?日本人以为占了大便宜,50年后恍然大悟
日本专家:中国有个民族能听懂日语,日本人祖先或发源于他们
从日伪教科书 解读日本统治东北期间教育侵略
国际|日本:严苛垃圾分类的历史原因
宋成有:16世纪以来西方冲击下日本的嬗变与东亚国际格局
日本学者1968年就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概念
1945年日本投降时 在中国境内的日军兵力武器有多少
东亚变局视域下日本吞并琉球国的再审视
日 本 殖 民 台 湾 50年,在 台 湾 都 干 了 些 什 么
大化改新之前的日本历史,是何面貌?
通过卖刀剑 日本赚了明朝很多钱
日本有几大姓氏,自称刘邦后裔,说:这个家族已繁衍到第93代
龙虬庄文化 为何成日本弥生文化的母亲?
鲜少人知,日本曾计划举国搬迁,将中国这座城市作为第二东京
日本拒不归还的三大中国文物,有一件出价七亿都不让瞟一眼
中国鱼米如何变身日本寿司 “鮨”字如何东渡日本
历史上各国的几大恶习,中国裹脚,欧洲束腰,日本的简直难以直视
中国文物,怎么变成了“日本国宝”?
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后日本都提出巨额赔款,清廷和沙皇态度迥异
《3000岁的和果子》:一部吃货眼中的日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