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历史 >> 其他 >> 正文

“魔都”一词是谁发明的?这些日本重量级文人的中国游记,有着最具烟火气的历史细节

作者:周到上海  来源:sh.cn   更新:2018-5-27 9:27:54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每位名家侧重不同各具特色


在所选五种作品中,可以说,每位作家侧重不同,各具特色。


芥川龙之介是中国最家喻户晓的日本作家之一。他的《中国游记》记述了芥川龙之介1921年在中国访问期间的见闻、思考,以及这些经历引发的一些文艺性创作。全书由《上海游记》《江南游记》《长江游记》《北京日记抄》《杂信一束》五部分构成,陆续完成于他回国之后,并先后在《大阪每日新闻》发表。这些内容2000年以后曾多次翻译引进国内,足见本书之重要。



新书分享会


施小炜在《译后记》中说:“芥川龙之介是位著名的美文家,一部《中国游记》便充分表现了他刻意求工、别出机杼,不肯落前人窠臼的风格。在这部游记中,芥川力避平铺直叙的呆滞、俗套,运用了对话,书信,戏剧,手记等多种体裁,跌宕多姿,变幻有致,读来颇觉新颖。”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文学爱好者最喜欢的作家之一,《秦淮之夜》收录了谷崎润一郎1918年第一次中国之旅后陆续发表的《庐山日记》《秦淮之夜》《苏州纪游》《西湖之月》等富于文学性的散文作品,以及记录其1926年寓居上海一个月间的见闻和与上海新文坛往来交游的《上海见闻录》《上海交游记》。《上海见闻录》和《上海交游记》生动、鲜活地记录了郭沫若、田汉、欧阳予倩等一批当时上海的作家、艺术家、电影人对这位日本作家的热情、喜爱,字里行间更能深深感受到彼此间的深情厚谊,再现了那个时代中日文艺界亲切、友好的交往状态。《苏州纪游》《西湖之月》《中国的菜肴》等作品则更多在对中国的山水风景、市井生活的描写中,表达谷崎本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理解,这些文字优美、细腻,堪称《阴翳礼赞》的中国篇。


佐藤春夫也是中国人较早认识的一位日本重要作家。他是日本大正文学代表人物,谷崎润一郎和芥川龙之介的好友,远藤周作和太宰治的老师,堪称日本文坛“导师”。他熟读中国古代典籍,民国时就以《田园的忧郁》等为中国读者熟知。郁达夫甚至曾表示:“在日本现代的小说家中,我所崇拜的是佐藤春夫。”不同于一般日本作家对京津地区和江南地区的关注,佐藤春夫的《南方纪行》记录了他1920年在厦门、漳州等闽南地区的交游和观察。书中有较多篇幅描绘当地华侨修建的庭院、学校等,并具体记录下陈炯明在漳州时进行的举措以及百姓的反响。


内藤湖南是日本东洋学(即中国学)京都学派的开山人之一,以“唐宋变革论”等重大历史论断对中国的历史研究形成巨大影响,同时也是最早向日本介绍敦煌文献的发现和价值的学者之一。内藤湖南1899年开始到中国游历,并与当时的政治家、学者、文化名人有较多往来,包括罗振玉、王国维、严复、郑孝胥、张元济、辜鸿铭等。这些经历加深了内藤湖南对中国的了解,改变了他之后的人生走向,为他将来毕生从事中国历史研究打下基础;同时,也留下了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笔谈记录、日记、书信等,为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了解当时的中国提供大量历史细节。此外,书中还对当时的名胜古迹、寺庙院宇等进行了详细描绘和记录,使得我们可以在想象中还原清末民初中国城市和建筑的原貌。


上一页  [1] [2] [3]  尾页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历史:

  • 下一篇历史: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溥仪父亲:拒向德皇下跪,大骂

    日本战后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变迁

    从版画看古代日本的性别流动

    浮世绘:日本江户时代的百科全

    上世纪日本最大地震 将城市移平

    蒙古铁骑横扫天下为何征服不了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