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历史 >> 历史人物 >> 正文

不愿妥协的茶道宗师——千利休

作者:王述坤  来源:日本新华侨网   更新:2009-12-23 13:13:37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千利休(1522-1591),幼名与四郎。23岁时在堺市茶会记上,曾记有他“千宗易”的僧名。据考证,到1570年为止,他曾和当时的有实力武将织田信长交好,到1573年左右,在妙觉寺担任信长的“茶头”。在“本能寺之变”中织田信长被杀后,千利休受到丰臣秀吉赏识,又成为丰臣秀吉的“茶头”。他63岁在朝廷茶会上被天皇御赐“利休居士”之号。1587年,在丰臣秀吉主持下兴办北野大型茶会。两年后,发生了大德寺山门千利休木像事件,1591年,被丰臣秀吉赐死的千利休,便在京都聚乐霞屋町的私邸剖腹自杀。时年69岁。

丰臣秀吉为什么要赐死千利休呢?丰臣秀吉曾经说过:“光是山门木像一件,千利休就够死罪。”千利休被赐死,表面看来反映了“一山不容二虎”,而实质上却反映了政治压倒艺术的强权政治的悲哀。日本特殊的政治历史造就了天皇只是个象征,而实权却在军阀(“太政大臣”“太閤”或曰“将军”)的手中。日本的“将军”一个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就可能要了某个人的命。

茶,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既是珍贵的药物,又是优雅文化的象征。千利休在茶道艺术的追求中,使自己的精神境界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具有相当大的权威。以致当时战国武将在出征前,都必须饮用千利休点的茶,抱着必死的决心出阵。所以,茶室对武将来说是个酝酿决死精神的神圣场所。然而,千利休的悲剧首先在于他的艺术和政治联姻:他先是依靠有实力的织田信长,接着又去和君临天下的丰臣秀吉为伍,这样,一个艺术家、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必然要和独裁者的专制思想行为发生碰撞。因为在独裁者看来,再好的艺术和文学,都只不过是个可以为政治所利用来表现他们权威的工具而已。千利休靠权门达成了自己艺术上的权威,但他并不像某些人那样聪明,会看主子的眼色行事。千利休不甘于充当独裁者政治棋盘上的一个棋子。这就是千利休悲剧的另一个原因所在。独裁者丰臣秀吉,是不会允许任何人哪怕是在思想上、艺术上凌驾于自己之上的。而且,千利休作为堺一带的豪商、堺地方商人利益的代言人,和打朝鲜、重视博多的丰臣秀吉之间政治观点也相左甚多。所以,丰臣秀吉居然向千利休叫板:“你敢为了你所主张的美去死吗?”

这时,如果千利休甘拜下风,在艺术上也俯首称臣,或许丰臣秀吉就下不了杀他的狠心。但千利休艺术上太傲慢了,不愿妥协。千利休的剖腹,令他的“侘茶”名声更响,也铸就了他永恒的地位。耐人寻味的是,时至今日,独裁者早已被大浪淘尽,而千利休茶道的家元制度却和他的名字一起永世长存了。

英国1961年才从刑法中废除“自杀罪”,而日本却自古自杀无罪,相反,“特许自杀”——“赐死”竟然是封建时代的一种宽刑和恩赐。,日本的佛、神道教,均对自杀持宽容态度。日本最古老的典籍《古事记》《日本书纪》中,神话史实鱼龙混杂,而引人注目的是有大量关于殉死、赐死的描述,奈良时代的大津皇子就是因谋反而被赐死的。公元645年的大化改新虽然明令废止了该制度,但其惯性一直延到江户时代。其间的战国时代,著名的茶道宗师千利休被丰臣秀吉赐死;只不过被赐死者有坏蛋,也有好人,千利休就是好人。                

赐死,似乎给刑罚蒙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但其实际上和杀头等没有本质的区别,不管被赐死者是好人还是坏人,同样反映了专制和强权的不人道。逼迫别人自杀,实际上是借刀杀人,在一定程度上,比叫刽子手杀人更阴险毒辣!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历史:

  • 下一篇历史: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浮世绘:日本江户时代的百科全

    上世纪日本最大地震 将城市移平

    蒙古铁骑横扫天下为何征服不了

    日本明治维新是如何拉开了与中

    日本正仓院特展记 :东渡的盛唐

    江户时代的“教育热”:日本如

    广告

    广告